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8节(1 / 2)





  沈老太爷虽是文人,却性格刚烈,若不然就不会教出沈晰和几个性格也不算温软的兄弟,他们的温润如玉都是做给外人瞧的。

  沈晰和敢给皇帝甩脸子,当朝辞官;沈晰酩抱着酒坛子两眼一闭,凡尘俗世与他无关;沈晰遥心里还有个行侠仗义闯荡江湖的梦,不然不会时不时就两手空空,什么都不带的去游学。

  沈家有疼媳妇的传统,沈老太爷敢跟着孙子炸毛,却不敢对着沈老夫人说重话,所以这质问就又变成了试探。

  “听说阿宛有了心上人?”沈老太爷搓搓手,小心翼翼的问道。

  沈老夫人正喝了药,就算拿了蜜饯去压这股子苦味也难免烦躁“我怎么不知道?即便是有,也不能让她这么早就离了我的身去嫁人,嫁给宋允还好,就在咱们眼皮子底下,若是嫁去别人家,万一受了什么苦咱们都不知道。”

  她又拿了颗蜜饯塞进嘴里“阿宛性子那么乖,受了委屈又不会说,生怕给咱们惹了麻烦。若是有的话咱们问问阿宛,先端详端详,省得到时候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她婆婆小姑小叔都是什么秉性。”

  沈老夫人复又疑惑“谁同你说阿宛有意中人的?”

  “且行接了阿宛回来,他今日去试探我,他可是我一手带大的,我能不知道他的脾气?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儿。我恐怕阿宛看上了那个高稔。”

  沈老太爷将话原原本本的说了。

  “高稔?怕是不见得,若是有意,早早就有意了,他们定亲这么多年,你哪里见得阿宛对他另眼相待了?我觉得事情不简单。就算阿宛看上了高稔,也不能嫁,就冲着温氏那个古怪刁钻的性子,就不是个好婆婆。”

  沈老太爷是个男人,到底在这些事上不怎么敏感,不如沈老夫人来得通透。

  “那恐怕是阿骊出事后遇见的人,你若是有空,试探她一番,我一个男人,终归是不大方便。”阿骊是木宛童的母亲,闺名沈涣骊。

  沈老夫人听了沈老太爷的话,免不了担忧的点头应着“我总担心她年纪小,遇人不淑。宋允是咱们看着长大的,若是他,我还放心。”

  二人又商议了叫江氏去探探木宛童的口风,好让他们心里有底。

  木宛童丝毫不知道自己的婚事已经在家里引起轩然大波 ,沈家三个兄弟是不服管教的,他们不想娶妻,总不能按着头让他们娶,就看沈晰和,怕是铁了心想当一辈子鳏夫。

  刘嬷嬷早上去给睡得迷迷糊糊的木宛童穿衣洗漱,自然瞧见木宛童身上那些红印子,忙的褪了她的袖子,见腕子上的一点朱砂还在,方才松一口气。

  木宛童被刘嬷嬷这样虎视眈眈的目光看得不怎么好意思,拉了拉衣裳,将身上的痕迹遮住。

  “姑娘,就算……就算两情相悦,也总是要矜持的!”刘嬷嬷忍不住提点,况且她不怎么看好夏侯召。

  比木宛童年纪大了那么多,足足六岁,还性子阴鸷,单就一张脸哄得姑娘开心。

  木宛童听了刘嬷嬷的话忍不住点头,昨晚就是她实在神志不清,才这样胡闹,今后都不喝酒了,不喝了……

  刘嬷嬷向外头要了水来给木宛童擦身上,见她身上青青紫紫的一块一块儿,还带着指印,又忍不住心疼,去拿了药来给她擦,更加埋怨夏侯召不知检点,勾引他们姑娘了。

  宋允捧了琴谱来给木宛童送来,原本他是什外男,怎么说都不方便进内宅,也不合适来给姑娘家送书,但架不住江氏等人的安排,想要宋允在木宛童面前多露露脸,指不定就成了。

  说起来,宋允生的不错,颜正条顺,乌发红唇,明眸皓齿,眼波流转间顾盼生辉,有些男生女相,却不显得轻浮,是个端正的人。

  为人低调又刻苦勤奋,热忱又单纯,在陵阳小有才名,怨不得连沈老太爷都满意他,只是有些过于单纯没有心机了。

  他不懂得沈家的暗示,只以为自己单纯是来送个琴谱,心里还想着方才看到一半的乐府诗集,就连木宛童这样的美人在前,也让他不为所动。

  木宛童也不晓得沈家长辈的心意,自然是接了琴谱,客气的将宋允送走,看得刘嬷嬷干着急。

  她年纪大,可是什么都懂!沈家最是知礼,怎么会无缘无故就放外男进来见姑娘,恐怕还是撮合!

  第五十六章

  “姑娘, 您去送送公子, 好歹大老远来一趟。”刘嬷嬷挤眉弄眼的示意木宛童, 多与宋允相处相处。

  姑娘之所以喜欢那夏侯召, 许就是见过的男子太少, 若是多见几个,恐怕就会移情别恋,宋公子一表人才, 又是老太爷一手教养出来的,姑娘相处久了定然能喜欢上。

  不待木宛童反应, 宋允便急忙拒绝“不必劳烦了,在下要回去温书。”若是跟这个娇滴滴的小姐一起走,怕是走不快, 耽误了温书可如何是好?

  木宛童见他真诚,也不强求,只是又道谢一遍,将他送出门后便回来了。

  刘嬷嬷看着宋允远去的背影免不得犯愁,这公子看着芝兰玉树, 极温柔的一个人,实际上不开窍啊!还指望他能赢得姑娘芳心呢, 现在看, 得,还是指望别人罢!

  刘嬷嬷之所以不满意夏侯召,一来是因为夏侯召风评不好,二来他是个武夫, 将命挂在裤腰带上,指不定哪天就一命呜呼了,到时候留下他们家姑娘一个人孤零零的,如花似玉的人儿,多冤屈?但她未曾想过木宛童认定了的,就是铁了心都不会变。

  顺帝学着成帝,一连十二道诏书征召夏侯召回邺城认罪伏诛,自然十二个使臣的脑袋也就都交代在樊门关了,顺帝即便想要下第十三道诏书,邺城中也没有人敢领命来招惹夏侯召,省的将自己的命再搭上。

  樊门关经过几个月的整顿,已经固若金汤,北越原本因为夏侯召不在,不在而跃跃欲试,现在也已经收敛。

  顺帝面色蜡黄,眼下青黑的端坐在朝堂上,一看就是纵欲过度之相。

  自他登基之后,广纳后宫,原本空闲的宫宇都被塞的满满当当,后宫一片莺歌燕语,当然这女人多了,纷争就多,皇后也就是原本三皇子的王妃,性格懦弱,压根儿压不住这些女人,所以就格外混乱。

  “众卿以为夏侯召之患该如何解决?”顺帝懒散的靠在龙椅上,问着下头忐忑的大臣。

  众人生怕皇帝点到自己头上,恨不得变成鸵鸟,将头狠狠的低下,朝上一片沉默。

  该怎么解决夏侯召?谁有能耐能解决的了他?老皇帝在的时候都没法子,顺帝还不如老皇帝呢,能解决什么?还是老老实实在邺城缩着,当他的皇帝!

  顺帝见他们都成了缩头乌龟,恨恨的拍了龙椅的扶手大声叱责“朕养了你们这一群废物是做什么的?就摆着好看的连区区夏侯召一黄口小儿都搞不定,你们当什么官!”

  众臣依旧没有人开口,顺帝怒上心头,随手指了下首的兵部尚书“你!出来!”

  兵部尚书顶着众人幸灾乐祸的眼神缓缓出列,跪地恭敬跪拜“臣在。”

  “你,领二十万人马,去将夏侯召剿了!”

  兵部尚书大惊失色,脸上血色尽失,二十万人马?夏侯召可是有百万大军!况且他虽统领兵部,却不是武将,哪里会打仗?

  当即哆哆嗦嗦的叩头“陛下,老臣年事已高,又不是武将,恐怕难以胜任,还请陛下明鉴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