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0007章 都欠收拾(2 / 2)

“陈书记,嘿嘿……你呀,还真是个官迷。”张三顺笑道。

陈子涛没再继续向张三顺了解情况,因为张三顺这个老机关早已成了老油条,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从他那里了解来的情况,水分是相当大的。

坐在文书办公室里,就着两盏煤油灯,陈子涛一边啃着张三顺买来的饼干,一边喝着爷爷送给张三顺的米酒。

“老张头,你把那几个柜子统统打开,我要看里面的资料,然后你去睡觉,我今天晚上要在你的办公室认真学习了。”

张三顺不肯就此离开,他对陈子涛的到来还是相当期待的,青浦公社这个烂摊子,还非得象陈子涛这样的年轻人来收拾不可。

“子涛,你今天过来经过区委区公所时,没进去打个招呼吗?”

从正常关系来论,城南区委和区公所是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是青浦公社党委和管委会的上级,陈子涛应该先去城南区委和区公所报到,可他居然是过门而不入。

“老张头,我可不傻,我就进去坐了一会,没人理我我就走了,因为我是不会把自己的热脸去贴区委和区公所领导的冷屁股的。”

青浦公社穷,穷得叮当响,穷得年年都吃国家的救济粮,穷得爹不亲来娘不疼,区委和区公所的领导们几乎不把青浦公社当成自己的组成部分。

人穷志不短,作为一个青浦人,陈子涛继承了青浦人不把区委和区公所当领导的传统。

“哎,还有,不是说你要带三个人来上任的吗?他们什么时候到位啊?”

提到那三个活宝,陈子涛就头大,他说出了梁宏、李国明和余军辉这三个名字,张三顺咧嘴直乐,敢情这三位是名声在外,连张三顺都知道他们的大名。

“哈哈……好家伙,一个个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绝对和咱公社那几位有得一比,子涛啊,够你陈大书记喝一壶的。”

陈子涛不以为然,自信满满,“呵呵……不怕不怕,我一个一个的收拾,先从你老张头这只老猴子开始收拾。”

陈子涛精神十足,一夜未睡,把公社里那些有价值的资料翻了个遍,总算对公社这个烂摊子做到了心里有数。

早晨的太阳挂上树梢,陈子涛催促张三顺行动,务必通知那些缺岗者尽快的回来上班。

张三顺不敢怠慢,因为他不把同事们招回来,陈子涛会变着法的折腾他一个人的。

公社院子里很是安静,外面的青浦街却是人头攒动,热热闹闹。

陈子涛这才想起来,今天是青浦街的集市日。

集市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主要指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

集市是农村重要的经济活动,也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商品经济的起点,在党的政策引导下,亿万农民的发家致富,正是从集市开始的。

青浦街的集市日是四和九,即农历每月的初四、初九、十四、十九、廿四、廿九,每到集市日,人们都会带一些自家生产的鸡鸭蛋米豆菜之类的东西,运到集市上互相买卖,回家时手里也不会空着,会买回油盐衣布水果等农村难以种植或加工的产品。

陈子涛的老家就在青浦街上,爷爷陈贵阳,就是青浦公社最早依靠集市进行商品经济活动的人。

陈家米酒,名扬天州,代代相传,两百余载,是青浦街上的头号“名牌”。

陈子涛在人流中蹒跚,离着自己家的酒铺还有几十米远,鼻子就已闻到了米酒的醇香。

陈子涛咽了咽口水,自从大前年因为爷爷与老爸大吵一架,他就没再喝过自家的米酒。

别人是爱屋及乌,爷爷却是一个倔老头,使的是恨屋及乌的性子,两年半以来,硬是不让大儿子及其一家人登门一步。

但是,陈子涛这回必须回家,爷爷是青浦街上的“重要人物”,他那个解决钱的锦囊妙计,全落在爷爷一个人的身上。

陈子涛决定拍拍爷爷的马屁,拿自己的热脸贴爷爷的冷屁股去,自家人么,热脸贴冷屁股没有问题。

挤过人群,陈子涛看到了爷爷的身影。

老爷子正靠坐在门边,翘着二郎腿,手拿烟壶,闭着双眼,似睡非睡。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响起了一阵吼声。

“让开让开……姓陈的,有种的你就给我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