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7节(1 / 2)





  太后临朝,在场诸人中,除着梁丑奴并景宁两个是赞成的之外,有些儿是随众的,颇有几个是不甘愿的,也曾进言劝退,只是景晟意甚坚且宗室们肯答应,自也只得强忍。只好在太后虽在帘后坐着,到底不曾出过一言,也算得安分,才略略安心。如今如今看着太后忽然不出来了,起先以为是太后无心政事,心生倦怠的缘故,后头渐渐传出太后有疾,如今连着晋王妃、赵王妃都进宫侍疾了,倒还欣慰新帝虽是年幼,却不曾因私废公,倒还安慰。不想这时新帝忽然提及,又问他们是何故,哪个肯接口,都道是:“太后娘娘吉人天相。”

  景晟料也知道这些人不能说出甚来,自家道是:“太后起先昏睡,御医署中诸御医都不知太后之疾因何而起,忽忽数日,太后忽然甦醒,道是见着了先帝。先帝询问朝中境况,太后道是诸臣用心,先帝颇感安慰。”

  听着景晟这话,自景淳景宁以下诸大臣们说不得人人拜倒,对乾元帝称颂一番,景晟抿了抿唇,继道:“只临别时,先帝与太后道他临朝二十二年,诸事皆正,唯一事有憾。”景晟停得一停,将座前群臣看过眼,忽道,“先帝道是沈如兰冤魂告在阎君座前,当年原是李源设局陷害沈氏,如今李源已然招承,先帝得知,心上十分有愧,使太后转告朕,务必与沈氏一门昭雪。”

  因这主意是罗士信出的,是以他心上早有防备,余人除着景宁之外,个个面露惊色,将景晟看了会,还是太傅道是:“圣上可知此事大谬也。便沈如兰当年真是蒙冤,今日以先帝托梦为之昭雪,他日他人也可假托先帝所言,圣上当如何自处?”

  此言一出,莫说是景晟与景宁脸上通红,便是罗士信也是个面红耳赤,低了头不敢声张。原是他也自知此计不甚妥当,可为着脱身,又欺景晟与景宁年幼,到底还是献了上来,如今叫太傅当年说出不妥来,实在羞愧得无地自容。

  景晟红了脸道:“太傅所言甚是有理,然此事确是父皇托与母后,朕不敢不问。只朕也知道兹事体大,故而召诸卿问计,如今太傅可主意?”又与诸人道,“尔等有计也可说来,朕听之。”

  太师闵珪道是:“当年定案时,臣为刑部侍郎。此案略知一二。在沈家确是抄出信件来,只也不是没有可磋商之处,哪个通敌了会将往来信件搁在书房?当年李源进言道是:‘此乃灯下黑,再无人会得疑心书房中会放这样要紧的东西。’此语,先帝身边的昌内侍常年随侍,想必听过。如今沈将军托梦与太后也是有的。”

  太傅程邦瑞接着道:“沈如兰魂灵寻着太后,直言其冤,太后心有所感,请圣上查之。圣上奉母命核查,只可惜李源已死,不能核查实情。圣上纯孝,不忍太后失望,不妨寻访沈如兰可有遗族在世,若是有,

  将当年抄没的家产拨与他,复其籍贯,许其后嗣科举也就是了。”

  景晟听说不由点了点头:太师太傅两个的说话几乎是实指李源设下毒计陷害沈如兰,并在君前进了谗言,若是如此先帝也不过是偶一失察,如今还了沈如兰家人清白,想来也可使亡灵安慰,不再纠缠不放,因又与诸臣道:“诸卿可有主意?”

  梁丑奴听景晟动问,忙接口道:“臣以为,此举可使沈氏一族必感念圣上仁德,便是太后,也有慈名哩,想来先帝在天之灵也觉安慰,可谓一举三得。”唯刑部尚书史松出行启奏,道是当年因沈如兰之母太夫人尚在,故而沈家不曾分家,原是合族聚居的。沈如兰通敌罪名定了之后,沈氏一族十六岁以上的男丁尽数被斩首,女眷没入了教坊,因不愿受辱,也都自尽了。当年唯有沈如兰一个侄儿一个侄孙侥幸不死,发配西北苦寒之地。如今可往彼处寻找。

  景淳听说忙道是:“臣愿为太后圣上分忧,亲往西北核查此事。”景晟听说,脸上就显出笑容来,微微倾着身子与景淳道:“王兄孝心,太后若是知道,也必欢喜。只是此去西北路远迢迢,王兄身子也不甚健旺,未必支持得住。”

  景淳今日进殿,看着景宁陪着景晟,自家却是一些儿消息也不知道,起先觉着受了排挤,心中不悦,过得片刻倒也转过心思来,知道是叫高鸿倒卖盐引的事误了。当年高鸿倒卖盐引虽也与为着自家发财的缘故,可更多的是为着他这皇长子赚些花费。这事便是景晟自家不想,他的母舅们也都是狡猾的,未必不会提点他。这根钉子一旦埋下,景晟年纪还小许不会立时计较,等他日长成,这根钉子也埋得时日久了,只怕就要引出祸事来,是以格外要在景晟面前显出殷勤来,听着景晟有不叫他去的意思,忙道:“臣为国尽忠,为母尽孝,哪里说得上辛苦。”

  景晟听着景淳意思坚决,方才答应,又道:“王兄想带哪个做你副手,但说无妨。”景淳倒还知道神武将军原在沈如兰手下,因此便要了赵腾,因怕景晟疑心,倒还把缘由说与了景晟知道,本以为景晟必能答应,不想景晟皱眉道:“此人朕还有用,不能与你。你另选来。”

  却是赵腾当年背弃乾元帝将乾元帝要赐死的人偷出,如今又是一副慨然求死的模样,倒象是刘家父子亏欠了他一般,景晟气恼异常,恨不得摘了赵腾脑袋。只是赵腾也是从二品大员,若是无有真凭实据,便是景晟也动不得他,只得将赵腾暂拘于神武营在宫中的居处,另使用副将宁峤代使主将职责。是以这是听着景淳要用他,怎么肯答应。

  景淳听着景晟不允,也不敢再强,只得另说了人选,这回景晟倒是答应了。景淳便推着要回家准备行囊,早早退出。到得家中,自是吩咐妻子徐清多往宫中去,好生服侍太后,教导儿女,徐清答应不提。

  又说次日早朝,景晟便依着前一日君臣们商议定的话,道是沈如兰托梦,直言其冤,太后慈悲,要问此情。

  还是防盗

  因得了乾元帝首肯,玉娘当日便下了口谕,令得着乾元帝赏人的几家宗室十日后携采女们觐见。消息传在掖庭,陈奉便知玉娘这是示意他,早些儿安排。

  虽陈奉觉着阿嫮此举任性了些,可想着她在宫内孤苦艰辛,却也不忍叫她失望。过得两日便是休沐日,陈奉换了衣裳,信步来在司马门前。虽宫中内侍无旨不得擅出,可真如昌盛、陈奉、金盛之类,守门的军士们多半儿也不会留难,因此叫陈奉轻易地出了宫。

  说来赵腾也很有些儿自苦,他身居高位,俸禄丰厚,又常有乾元帝赏赐,是以家产颇饶,且依着赵腾官阶,高门豪宅也住得,足能使奴唤婢。可赵腾所居之处已算得上逼仄,所用的下人也不过是个白发苍苍的老苍头,并两个常随罢了。老苍头看着陈奉过来,忙上来接着,脸上露了些笑容,因他满脸皱纹,这一笑倒有些儿像在哭:“老爷,您来了,我家将军在当值哩。”

  陈奉听着这句,眉头略略一扬,他与陈奉休沐时间大致不差,如何他休沐了,赵腾却在宫中当值?

  老苍头并不知陈奉身份,只以为他是个有些儿身份的富商,看着陈奉面露讶色,还道:“咱们将军可有多少日子没休沐了,宫里忙!”一面儿说,一面儿把手指数了数,叹息道,“有二十三日哩,也不知哪里有这许多事。”

  二十三日,便是从阿嫮得病起,赵腾便一直在宫内当值。若是阿嫮病着,赵腾不肯抛下她也情有可原,如今阿嫮已将大愈,他依旧不肯少离,可是不怕人疑心么!阿嫮走道今日谈何容易!好容易得着个儿子,这还没立太子呢,便是立了,只消乾元帝一日未死,就大意不得!偏这两个,一个要见人,一个不肯少离,莫不是都昏头了,要使前功尽弃么!

  陈奉心中恼怒,不待老苍头再说甚,已转身走开。老苍头一个站在原地,看着那位满面是笑的富商老爷忽然转了颜色,有些儿摸不着头脑地回到房内,将门依旧栓好。

  陈奉回在掖庭,忍着怒气唤进小太监来服侍着他将衣裳换了,又连喝了两盏冷茶方将怒气压下,把小太监喊到近前来,只问道:“宫中可有甚事?”小太监叫陈奉问得摸不着头脑,仔细想了回方回道:“无有哩。”陈奉听了摆手令小太监出去,自家又坐了会,方才出门,在未央宫中闲闲转得一圈,连着膳房也去看过,又闲聊了会,方才做个散步的模样儿往神武营驻军处行来,行在门前往内瞧得一眼,赵腾果然正在殿中,大马金刀地坐在正座上,手上捏着一卷书,眼光却不知看在何处。陈奉心上不由得一叹,原先的怒气又散去了不少。因见赵腾不知眼看何处,陈奉便有意无意地咳了声,这才迈步走开。

  赵腾原在出神,蓦地听着门前有人咳嗽,抬头一看,却见陈奉正缓缓走开,便将手中书卷搁下问门前军士道:“陈内侍过来作甚?”军士回道:“回将军,陈内侍许是经过,您瞧,他身上穿着便装哩。”赵腾唔了声,心上却是起了疑惑:陈奉便装从门前过,又咳得那一声,莫不是阿嫮那里有甚事?

  说来赵腾确是心系阿嫮,可他到沈如兰身边就是奉了乾元帝意思,因此不得不将沈如兰种种言行报与乾元帝知道。他虽早知沈如兰有个独女,却不知道沈如兰这个独女竟是这样一个人物。

  那时沈如兰正春风得意的时候,只因他看着朝中诸战将,护国公李源虽能征善战,然而年已老迈,虽有个世子在,到底年轻。少有历练。而余下诸人更是提不起,只以为过得数年,待得护国公告老,乾元帝更要启用他,是以雄心万丈。因赵腾昔日在战役中勇猛,颇得沈如兰信赖,常将他叫来在沙盘上排兵布阵。

  这日也是如此,沈如兰召赵腾往书房,拿着河西布防与他说话。赵腾幼遭家变,是以本就寡言,且他身上又有重任,是以更是寡言,故而书房中唯有沈如兰声音。正当沈如兰说着河西一支军队时,猛然听着书架后头有伶伶俐俐的女孩子声音道:“爹爹,您数数错了,是五千六百一十二位。”说着,就看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从书架后头转出来,黑黢黢的发,白生生的脸,身量儿纤细柔弱,穿着鹅黄衫儿,仿佛春日里才打苞的迎春花一般,几乎将书房也照亮了。

  赵腾要到沈如兰身边,自是对他身边人知道得清楚。知道这位沈将军发妻早丧,只留下一个女儿,乳名唤作阿嫮,今年将将十二岁。沈如兰素来将这个女儿看得爱逾性命,唯恐娶了后妻,这个孩子要吃苦头,竟而始终不肯续弦。如今沈如兰房中唯有两个通房服侍,且是早年灌过绝子汤的,是以膝下独得一女。如今这个女孩子口唤着爹爹,又在沈如兰书房出入,想来就是那位阿嫮了。

  沈如兰为人严肃,可看着阿嫮时脸上不禁带出笑容来:“你这孩子,好端端来我书房作甚,有外人哩。还不回去。”

  阿嫮听着沈如兰说有外人,方瞧见立在一旁的赵腾。她竟不似寻常女孩儿见着外人会得露出羞涩来,反把赵腾上下打量了回,转脸与沈如兰道:“相书上说,武将两边眼眉上生杀气,正高而有颧,所以当得征战。”说着抬手往赵腾一指道,“看他面容,眉骨高而有颧,双眼有神光,能应相书言,可不知杀敌几何?”

  沈如兰笑骂道:“瞧了本相书就来充先生,莫叫人笑话,还不进去。”阿嫮是叫沈如兰宠成的性子,哪里怕这个,反走进两步对赵腾又仔细看了看,两个双眼无意间一对,赵腾只觉着眼前的女孩儿年纪虽小,却生得一双妙目,黑白分明,神光乍离而合,似嗔似怒,若顾若盼,叫她专注看着,心上竟是一跳,将眼光挪了开去,不想阿嫮忽然又道:“你目光游移,有心事否?”

  赵腾叫阿嫮这句一说,脸上腾地就红了,轻咳了声,将脸转了开去。沈如兰看着阿嫮实在不像,不得不过来将她拉开,阿嫮尤道:“我拿着他比一比那本《相面》说得可准不准,您做甚呢。”到底挣扎不过沈如兰,叫他推了出去。

  沈如兰回转身来方与赵腾笑道:“小女叫我宠坏了,一点女孩家样子也没有,见笑见笑。”赵腾忙道:“将军言重了,令嫒天真率真,毫不做作,是个好的。”说完这句,这才自知失言,脸上顿时红得透了。沈如兰起先倒也不怎么在心上,忽然看着赵腾脸红,心上倒是一动。

  沈如兰自知将女儿宠得太过,说得好是天真率真,实乃霹雳一般的性子,一点子不如她的意就要发作,偏她又秉性聪明,手段百出,回回都能叫人还手不得,是以家中那些堂兄弟姐妹们哪个也不敢来招惹她。这样的性子固然不能吃亏,可真要嫁出去,哪个婆婆能受得住?她又怎么肯委屈自家服侍人去。而当日赵腾报履历时,报得的是父母双亡,无有兄弟姐妹在世,乃是孤身一人。且沈如兰平日也看着,军中的儿郎们一个个远离家人,又正当青壮,多有往花街柳巷泄火的,唯有这赵腾,竟是绝足不往,竟是个干干净净的。

  虽说这些都是好处,可从前沈如兰并无放在心上,今日忽然听着赵腾初初见面就肯夸阿嫮,脸上又现红晕,分明是有些儿心动的模样,就把这念头勾了起来,又做个若无其事的样儿,旁敲侧击了番,听得赵腾果然无有什么成婚定亲故事,更是满意。

  因阿嫮爱往他书房来,沈如兰便常把赵腾叫了来,叫两个有意无意见一见。说来,赵腾原是惑与阿嫮娇花嫩柳一般样貌,相处之后惊觉阿嫮琴棋皆通,双手能书,能言善辩,颇有见地,若生为男儿,只怕也能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渐至迷惑。

  只不待赵腾厘清自家心思,便有了西北夷狄之乱,而后情势急转直下,待得赵腾奉着乾元帝旨意将出首告沈如兰之后,叫沈如兰一番怒斥,这才惊觉已是对阿嫮情根深种。

  第三百二十五章

  待得赵腾惊觉自家深爱阿嫮时,已与沈如兰决裂,沈如兰自然不能将阿嫮许他,可说是万般皆休,赵腾心上恨悔无极,却也无可奈何。

  赵腾此人深有左性,认定了一桩事便不肯再更改,不然也不能为着替母伸冤,甘愿替乾元帝做耳目。又因着他对阿嫮有情且自觉愧对,这才冒险将阿嫮偷出,而后将她远远送走,好保全阿嫮性命,却忘了阿嫮的性子刚烈,哪里是肯忍辱偷生的人。

  因着阿嫮在赵腾心上真好说一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

  ☆、第393章 鸣冤

  作者有话要说:  景晟在朝上直言沈如兰托梦事,当时就在朝野掀起轩然大波,就有御史出列直言:圣上身为万民主,如何能传此鬼怪之说,天子尚且公然做此言,必使天下巫道横行,使人心浮动,畏鬼神而不敬朝廷。

  也有大臣知道圣上性子同先帝仿佛,虽是年少,可也坚定,拿准的主意甚少更改,这一回即在朝中亲口说来,必是拿稳了主意,何必定要与他做对,惹得他们母子不喜欢,是以出班支持,只道沈如兰昔年也曾与朝廷国家有功劳,如今直言蒙冤,也是君臣有义的缘故,有道是:君臣敬则朝延正, 朝延正则王化成。再者,有容人之量,知错而能改方是圣明天子的泱泱气度。

  谢显荣因为听着沈如兰是托梦与太后,且不说他是太后亲兄,自然要站在太后一边儿,便是他私放人入大牢便是了不得的事,是以这会子也出列辩驳。他虽是一腔的热血,偏生得一张端方面孔,说话时也是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倒是全瞧不出有私心的模样。便是有人拿着他的身份说话,谢显荣也是做了一副傲然的模样道:“难道就为着我是太后娘娘亲兄,便不能说话了吗?这是哪家的王法!”直堵得人面红耳赤,又因那句“这是哪家的王法!”还不得不跪地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