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57节 风云涌动(5)(2 / 2)

蒋纬国当然由始至终没打算跟日本人一起瓜分世界(主要是东方),若能狠狠地反咬日本人一口,他不介意黑吃黑,做一个“卑鄙小人”,加上这个因素后,问题就更加复杂了。

“出兵路线上,**也问题颇多。”白崇禧打开一份亚洲地图,指点着道,“北亚和中亚两个方向,我军实力有限,无法两线出击,只能集中力量于一处或声东击西、一实一虚。从北亚出击的话,实在是大为不利。北亚虽大,但九成以上地区都是没有铁路公路的无人区,能进军的路线就是西伯利亚铁路干线,目前,**已经占领安北(伊尔库茨克),若从安北一路向西打过去,尽是攻坚战,因为一路向西,铁路线上城镇较多,比较大的城市就有九个,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库兹涅茨克、新西伯利亚、托木斯克、鄂木斯克、秋明、库尔干、叶卡捷琳堡、车里雅宾斯克,**真的顺着铁路线一路向西打过去,难度极大,一来,后勤线长达万里,补给困难,二来,一系列战役都是城市攻坚战,**重火力大大不如苏军,重炮、炮弹,都是苏军的几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想拿下苏军重兵防御的城市,结果是可想而知,打不了几座城市,**就要耗尽元气。苏军重火力大大地超过**,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军守城,**攻城,根本就没有胜算,第三,靠这种打一路的方式来攻城略地,本就是下下策。”他点起一根香烟,神色凝重,“远东战争中,**之所以能拿下安北(伊尔库茨克),靠的只是长途奔袭,打了苏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是现在,苏军已经加强了对我国的防御,我刚才说的九个城市都有苏军重兵严密防御。打其中一个,不但难以啃得动,还会吸引其余地区的苏军进行驰援,导致**在打第一个城市时就陷入被动。我们都知道,北亚虽大,但却毫无回旋余地,北亚只有南部的狭窄带状地区是苏联的有效国土,中部和北部都是无人区,好像一个走廊,走廊两边都是墙壁。**应该打蛇打七寸,而不是从蛇尾一路打到蛇头。就比如这个新西伯利亚,若**从新疆出击,一下子拿下新西伯利亚,新西伯利亚以东的托木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库兹涅茨克虽然还在苏军手里,但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东西是我军,南面是我国领土,北面是辽阔无垠但荒凉苦寒的北亚,城内苏军除了等死或主动出击找死,别无第三条路。因此,**若从蒙古省、北海省展开出击,等于从蛇尾一路打到蛇头,下下策,**必须从新疆出击,打中亚,经中亚打北亚西部的重要枢纽城市,直接斩掉蛇头!对西伯利亚铁路干线上一系列被苏军占领的城市实施釜底抽薪!不过,苏联高层也不是傻子,如果我们向新疆大举增兵,他们就会识破我们的意图,我很担心这一点。”

“白总长别担心。”蒋纬国笑了笑,“我有办法可以对苏联人玩一手白衣渡江。”

“哦?”白崇禧惊奇地看了看蒋纬国,然后点点头,“如此就最好了。”

大战在即,**在战略对策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摇摆不定,这倒并非**高层优柔寡断,而是中国实在是本钱有限,苏联战争是一场庞大的战争,打赢了,中国必然会国力翻倍暴增,打输了或出什么意外,中国就要倾家荡产了,不得不慎而慎之。不过,战争已经如箭在弦了,超过250万德军在德军统帅部的精确部署下有条不紊地展开着集结,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参战德军无法全部集结到苏联边界处,因此参战德军大致上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进入罗马尼亚境内,准备直接攻击苏联,一部分集结于匈牙利、德国境内的原奥地利境内,准备作为第二梯队投入战争,还有一部分集结于德国东部的德波边界处,准备在战争爆发后通过波兰进入苏联境内,除此之外,还有约100万德军在德国西部严密把守,防备着法国、荷兰、比利时以及英国,这些部队基本上都是德军的二流部队或预备役部队。值得一提的是,已经成为德国仆从国的匈牙利、罗马尼亚、意大利、西班牙以及或决定加入或还未正式加入德国阵营的芬兰、波兰也都准备了大批部队,多者二三十万少者几万,但在战争初期都不会投入。这些国家的打算是不同的,匈牙利、罗马尼亚准备好了军队,但在战争初期不参战,是为了防止德军“打得不顺”或输掉战争,如果那样,它们的军队就不参战,这样,它们就能明哲保身,以后苏联或美英法对它们秋后算账,它们可以辩称“因为德国调遣百万大军威胁自己,所以自己才被迫开路放行,让德军通过本国境内”,如果德军打得顺风顺水,它们自然一起参战,跟着德国对苏联乘火打劫,对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这种投机心理,德国给予了默认。

与此同时,在东方,中**队(南京军)也在厉兵秣马备战。南京军此时共有37个师,包括36个野战师和1个生化兵师,36个野战师里有26个是蒋纬国的嫡系部队,还有10个则是蒋介石派来的“监军”。根据战争计划,蒋纬国的27个师很有可能都会投入苏联战争,总兵力约100万,蒋介石的10个师、二三十万兵力则负责在战时“防御中国北方的大后方”。春节期间,南京军集体轮流放假,几乎每个官兵都得到了回家探亲、与家人团聚过年的假期,三月时,全军放假完毕并全面调动,大部分部队都调入了北海、蒙古、察哈尔、热河四省内,少部分部队驻守在新疆、山东、山西、河北、黑龙江(黑西)、辽宁(辽南),后勤工作也同时紧锣密鼓地展开来,全国的交通网犹如百川入海般一起朝北方汇聚着,铁路上、公路上、江河上、海洋上,火车汽车轮船以及更多的人力车不分昼夜地川流不息,把数量巨大的物资运往了北方,不属于北方的河南、安徽、四川、江苏、湖南、云南、湖北等粮食大省的粮食犹如长江洪水黄河泛滥般源源不断地运到北方,家禽家畜和驮畜更是不计其数,使得北方“粮积成山、猪羊成海”;全国各地的工厂、工场、作坊也都加班加点地生产着,生产出的数量庞大的被服、鞋帽、医药同样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向北方运送着,整个中国都沉浸在空前的紧张和忙碌中,铁路上汽笛长鸣、公路上飞沙走石、水路上浪花飞溅,车船如麻、声响震天;大军云集的北方那几个省内,充满了风雨欲来的凝重气氛,大量的军用车辆、战车、拖曳着火炮的牵引卡车以及更多的马车、牛车在城内城外的路上来回如风,城市的大街小巷被形形色色、不同军种和兵种的军人给填满了,不同番号的中**人们排列着密集整齐的队伍在“轰隆隆”铿锵轰鸣的开拔声和响亮的口号声中奔向部队集结地,组成了一条条漫山遍野、蜿蜒迤逦的长龙,白花花的刺刀和铮亮的钢盔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密如繁星的光芒;标着红十字标志的野战医院和标着步枪标志的靶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城镇郊区遍地开花;万里无垠的碧空间,一波又一波中国空军的飞机呼啸着穿云破雾,遮天蔽日、气贯长虹,全部是由南向北。

重庆、武汉、福州、青岛、太原、济南、沈阳,七大军工基地更是三班倒地全速开动,南方各地的军械库、弹药库、南方**的武器装备被大量地调拨到北方,军械库和弹药库都被搜罗一空,甚至连南方**官兵们手里的子弹也被拿走大部分。很多南方的**将领抱怨不已,因为“弟兄们平均一人不足二十发子弹,别说打仗了,连日常打靶训练都无法展开了,子弹都送到北方去了”“部队里绝大部分的迫击炮也被送到北方去了”。北方**(南京军)弹药充足,南方**则缺枪少弹,这是必然的。

中国很穷,很弱,但很大,这个领土面积世界第二、人口数量世界第一的大国一下子动员起来,爆发出的能量无疑是惊天动地的。

大战在即,各国高层的心情是各不相同的。实际上,联盟国准备对苏联下手在国际上已经是半公开的秘密,德国跟英法“关系友好”,同时积极备战,重利拉拢德苏之间的国家,目的根本是昭然若揭,苏联的情报机构自然获得了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证据。对此,斯大林心急如焚,一方面针锋相对地准备战争,一方面努力尝试获得英法的援助,跟英法缔结同盟,但英法的态度基本上是“喜闻乐见”,巴不得德苏“狗咬狗”打得两败俱伤,所以没给苏联实质性的援助或同盟保证。

希特勒此时的心情是紧张的,原因很简单,他不知道苏联究竟好不好打,他的德意志大军究竟战斗力有多少,他也没有太大的把握,毕竟德军在对苏战争前根本没有打过一场仗,不得不让希特勒在临战之际胡思乱想。

蒋纬国此时的心情也是很紧张的,希特勒是因为知道的太少,所以紧张,蒋纬国则是因为知道的太多,所以紧张。

德国时间1940年5月1日凌晨3时55分,中国时间1940年5月1日上午10时55分,蒋纬国在北平行营里接到了希特勒的越洋电报,电报内容言简意赅:

小蒋先生,我就要开始了,德国就要开始了。你真挚的朋友,阿道夫·希特勒

合上电报,蒋纬国站起身,走到办公室窗户边,外面阳光刺眼。蒋纬国脑子里浮现出后世一首诗,一股涌动的热血豪气让他忍不住轻声念了出来: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五分钟后,苏联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

————